期货公司配资是自己总结出的“三看原则”
我家娃 11 个月刚会扶站时,每次迈步都像踩在棉花上,一天摔个七八跤是常态。最严重的一次,她扶着沙发想转身,结果整个人向后仰过去,后脑勺咚地撞在地板上。我吓得魂都飞了,抱着她手都在抖,结果小家伙哭了两声,看见茶几上的饼干又咯咯笑起来,伸手去够。
那时我总觉得是自己没看好她,翻遍了一堆育儿书,看到关于“摔跤黄金期”的说法 ——1 岁到 1 岁半的宝宝,摔跤次数多反而说明在进步。书中附带的发育评估图里标注得很清楚:这个阶段娃的平衡感还没建立,腿肌力量弱,加上走路时眼睛总盯着新鲜东西,摔跤就像学说话会口吃一样正常。
真正让我不再瞎担心的,是自己总结出的“三看原则”。
展开剩余58%一看摔跤姿势。刚学走路的娃大多是向前扑,像只笨拙的小企鹅,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用手臂缓冲,只能用手掌撑地。经常向后仰、侧摔时胳膊不会弯曲,就得留意了。我家娃 14 个月时总往左侧倒,后来发现是她老用右腿发力,带去做了专业检查才知道是髋关节有点紧,坚持做了两周按摩就好了。
二看摔跤后的反应。正常摔跤的娃哭两声,哄两句就继续玩,甚至自己爬起来拍拍裤子。摔完后脸色发白、眼神发直,或者连续几天摔跤后变得不敢走路,就得及时去做检查。小区有个宝宝就是摔后总嗜睡,检查发现是轻微脑震荡,幸好发现得早。
三看年龄节点。1 岁半前摔跤多是生理原因,2 岁后还频繁摔跤就得警惕了。我表姐家的孩子 2 岁时还走不稳,经常平地摔跤,后来检查出是感统失调。相关资料里提到,2 岁后娃的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基本成熟,频繁摔跤可能和视力、听力、神经系统有关,越早干预效果越好。
诚然,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关键,是观察娃的进步。我家娃 1 岁 3 个月时走得跌跌撞撞,1 岁 6 个月就能跑着追小猫,2 岁时已经能踩着台阶上下楼。每次摔跤间隔越来越长,摔倒后自己爬起来的速度越来越快,这就是在进步。
现在带她去游乐场,看着她在蹦床上稳稳地跳跃,想起她刚学走路时的样子,突然明白:摔跤也是成长的必修课。就像学说话要先咿呀学语,学走路也得先跌跌撞撞。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摔跤,而是分清哪些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哪些是需要警惕的信号。
你家娃学走路时摔跤情况如何?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可以分享?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。
发布于:江苏省宝利配资-机构配资开户-股票平台-十大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炒股配资开户日本政府开始为士兵广泛配备这种带有“垂布”的军帽
- 下一篇:没有了